杨素梅
俗,本指风俗、习惯。民俗,大众化的生活习惯。俗是与出家人相对的入世,民间一般市井生活。总之,民俗就是大众化的生活生产方式,出于生活又高于生活,淘汰低俗与庸俗后,更具艺术性与趣味性、观赏性的传统文化。
说穿了,民俗就是中国传统。就是华夏民族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优秀的风土民情,保护几千年存留下来的先进技艺、制做、美好的娱乐、食物,有教化意义的戏曲、歌舞,古老的雕花建筑……五千年文明的精华。这些养育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,美化了人类生活的一切,来自远古先人的聪明才智,让人活得愉悦快乐的美好事物,是人们经过精心淘滤选择后存留下来的,成为精神文明的结晶。吃、穿、住、行离不了的技艺。
民俗已有五千年的历史。在三皇五帝时就有了“俗”字。《晋书·载记八》记载:“慕容(此字广字头下面一个鬼字)弈洛环,昌黎棘城鲜卑人也。其先有熊氏之苗裔,世居北夷,邑于紫蒙之野,号曰东胡,风俗与匈奴略同。”《魏书·序纪》:“黄帝以土德王,北俗谓土为托,谓后为跋,故以为氏。”这里的两个“俗”字,都做习惯讲。《轩辕黄帝传》记:“帝理天下十五年,忧念黎庶之不理,端聪明,进智力,以营百姓。是时,庶民甘其食,美其服,乐其俗,安其居,无羡欲之心,邻国相望,鸡犬之声相闻,老死不相往来。”这段话中的“乐其俗”三字,就是黄帝有熊氏族人喜欢他们的生活方式,因为他们的食物甘甜,服装好看,居住舒适,平时忙于制作,闲时唱歌跳舞,贤惠的女人管理家务、教育子女,英武的男人在外做治国大事,无论是吃、穿、住、行,还是对于身边的人他们都很满意,心情很惬意。他们觉得自己的国家是最好的国家,自己的帝君是最伟大的帝君。从来不去羡慕别人,即使听到别国人的说话声,也从不与他们往来,不需要别人帮助。现在,少数民族还保留着这种方式,白天男女一起勤奋劳作,晚上就聚在一块唱歌跳舞,所以他们都能歌善舞。他们的发式与服式,他们的歌舞就是古老的民俗。
民俗就是五千年文明史。民俗就是三皇五帝的累累创造。“古皇氏编槿为庐。”“伏羲氏画卦、作歌。”“燧人氏钻木取火,有了灯。”“有巢氏盖房建屋。”“神农氏耕而陶。”“女娲氏炼石补天、捏泥人。”“黄帝始以神荼郁垒为门神,有了桃符与楹联。”“炎帝垦荒造地,发展医药。”“金天氏始创工业,发现青铜。”“仓颉创文字。”“嫘祖养蚕缫丝。”……从最初的氏族到部落到华夏民族,累累文明肇造随着人类的繁衍一步步完善、充实、精美。
人类生活需要的每件生产生活用具,第一个节日庆典,每一首诗歌乐曲,每一种食物菜果,无不都起源于三皇五帝,一粥一饭一药一贴一衣一歌一寸土地,都是五千年文明的重要内容,都是华夏民族的创造发明。民俗,就是文明探源工程,就是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感恩回报,就是懂得敬畏祖宗的功德,就是明悟天地万物的养育,就是珍爱土地与蓝天的环境保护,就是老有所养少有所教的五福增寿。
这些创造,每一件每一项都改变过历史,都推动人类文明事业的进程。试想,从生活用的古陶器与用火的问世,人们不再茹毛饮血;有了耕地与五谷五果,人类不再采集狩猎杀生;有了木犁、扇车、服牛乘马,稼穑越来越省力;有了灯火与火塘,人们吃上了熟食少生病……每一件新生事物的出现,人类都会欢呼庆贺,都是文明的一个里程碑。五千年文明就是这么一点点地增加起来,累积起来,形成伟大的中华民族。
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华夏民族成为世界仰慕的中心,世界人民来中国都是来学习中国文化中的瓷器、茶叶、丝绸、太极功、武术、剪纸、汉字、儒学……华夏民族的八卦易经、孔孟之道、老子学说至今成为世界研究的课题,连狄仁杰都是外国专家仰慕的偶像,更不要说老子、孔子、孟子、华佗、蔡伦、毕升、李白们。孔子是百位世界文化名人的首位。老子的《道德经》传遍全球,翻译成许多国文字。中国的敦煌学、古代雕塑、史志学被西方视为珍宝。而在他的故乡却被忽视,被冷落,被抛弃。没有了民俗,没有了五彩的节日,没有了灯节,没有了腊染,没有了泥塑,就是没有了传统文化,没有了文明历史。生活会一片苍灰,黯然失色。
研究民俗,就是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,就是寻找五千年文明史,就是承接三皇五帝的创造,就是让人们饮水思源,吃饭拜地头,吃果拜树头,吃水拜河流。人,不要以我为尊,以我为大,人类只不过是地球上的一种物种,永远在天地的掌控中。懂得天人合一,懂得土地的珍贵,万物的馈赠,对天物不奢侈不浪掷不贪占不腐坏不暴殓。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人,劳动是物质的其础,不劳而获,贪得无厌是一种愚蠢。智慧在民间,巧手在民间,技艺在民间。三皇五帝至今让人崇敬,就是因为他们是亲身躬耕的圣人,与民同乐的贤君。他们管理天下时人民“安其居,乐其俗,美其服。”过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太平盛世。他们有好听的歌曲,有优美的乐舞,帝王们都会弹琴会作曲,闲时与民同乐,有空就扶琴长吟。帝舜走到韶山弹他的《大韶》召来凤凰等天下神鸟瑞兽起舞鸣吟,有了韶山与仰韶这些地方……
民俗就是黎族的织锦,就是纳西族的纳西古乐,就是苗族的上刀山下火海,就是汉族的舞龙耍狮子划旱船,就是剪纸,就是木雕砖刻,就是方言土语等等非常多,就是如何生活的更好的方式,吃得更精致,穿得更华丽,住得更宽畅,行得更安全。那些千百年留传下来的大众喜爱的食物、还有人喜欢的衣饰、最有欣赏度与文化内含的房屋、各种形状的车船道路,都是民俗文化。还有宣德的庙宇、美化生活的手工艺制做、各种放飞心灵的娱乐,祈福的祭祀拜神,各种放松心情的缅怀过去的节日纪念,加上许多的祈盼平安团圆、没病没灾的禁忌。
保存至今的民间节日活动是民俗的最要内容,也是具有地方特色的缤纷亮点,比如春节的楹联,窗花、长钱、迎神、社火,压岁钱,搞好了就是一次礼仪教化,中国式的狂欢。上元节的观灯、舞狮、耍龙。清明的扫墓、插柳。端午的吃粽子。八月十五的中元节赏月。腊月初八的腊八粥都是民俗。到上世纪六十年代,这些节日还很繁富。比如春节点旺草,搞团拜,孩子们都要穿新衣,腋下戴谷杆节与蒜瓣、红布做的佩物,要拜祖先牌位、财神、鲁班爷,七夕节要乞巧,七月十五要送面人。
而这些与清代相比,仍然非常简单了,那时立春前一天要搭彩楼,集体到东郊迎神。翌日要祭芒神,鞭土牛,吃春饼,喝春酒。大年初一,拜天地、家庙、长辈与邻里亲朋,家家放爆竹,孩子们敲锣打鼓。元宵节前后五天要斗胜,即社火比赛,赛舞龙、舞狮、秧歌、花鼓等。四月十八泰山庙会,唱大戏、进香。五月端午悬神符、瓶插葵艾,吃角黍,饮雄黄酒。小儿系索,佩虎符。七月十五建盂兰会,放水灯。中秋节祭月唱诗比赛。九月九登高赏菊。以及春节的祭灶、换桃符,守岁等。五花八门,人们的日子过得红火热闹,喜气洋洋。民间能手们都有扎灯、扎龙、敲锣打鼓、登高跷等技艺。早年间的人们要比现在的人们过得有意思。那时没有电视,一村一庄的人聚在一起,共同庆祝春种秋收,庆祝婚嫁,送殡举哀。
如今,所有的节日的形式都简化到吃,更可悲的是用钱包办代替了一切。婚嫁花巨资,春节花大把的钱,穿衣赶时鬏,吃的尽是快餐熟食。过节都窝在家中,越来越缺乏节日气氛,失落了中华文明。人们有了钱却高兴不起来,不觉得幸福,民间笑声少了,因为民俗活动少了。
所喜的是南方还有不少村庄或部落保留着民间技艺,他们在节日时由致富的人家出资,办草龙、火龙、扳凳龙,龙舟赛,吴桥杂技,天津杨柳青画,泥人张、农民画、打树花、九曲灯等。他们还保存着家族祠堂,祖宗技艺,他们活得很乐观喜庆,五彩缤纷。
不是希望过去的再回来,被淘汰的再捡起来,而是要把存留到现的精华传承下去,让其发挥美化生活,教化人的作用。古老的民俗再现其缤纷色彩,七夕节选巧女,七月十五捏面人比赛,春节剪纸比赛,猜灯谜……让姐妹们离开麻将桌,男人们离开酒桌。用各种制作打扮生活,美化人间。让我们的老人们显示其才华,老有所乐。像黄帝时人人忙于制作,个个志在创造,树立劳动光荣,技艺为上的新价值观。形成没有时间萎糜,没有空闲赌博的良好社会风气,让我们的孩子自己动手做玩具,从小就勤劳节俭。总之,民俗活动多了,能让百姓日子过得更好更有意思,让人心不再萎糜,道德不再沦丧,日子不再沉闷,节日不再无声无息。
民俗的内容非常丰富,就看重视不重视。如果一方政府亲民爱民,与民同乐的情愫,真心为民服务,而不是重形式走过场,弄虚作假,应付官差,就会把这些民俗形式捡起来,一村一特色,一乡一角度。每一种形式,扎扎实实地搞,利用旧有庙宇,修葺古建筑,整理古民居,让古民居突显出来,把古碑铭立起来,把古阪泉找出来,把吕复、李进修、郭明秋等名人故居牌挂起来,把嫘祖、嫫母、歧伯、少昊等文明始祖,以及刘必绍、贺溱、阎生斗等造福保安州的志士们像塑起来,把大舞台建起来,把各种比赛搞起来,让民间巧手们站出来,各种祖传技能摆出来,有舞台有场地,展示丰裕富有,展示才能智慧,展示文明吉祥,展示生机活力。那样的话,涿鹿文化将非常繁荣,涿鹿人民也将十分欢乐,真正再现尧年舜日欢无际的文明盛世。
民俗的工作内容很繁荣多样,形形色色,五花八门。民俗活动多了,人民的生活就鲜亮了,一个地方就吸引人了。民俗就是五千年文明的继续与广扬,民俗就是一种宣道布德的礼仪形式,一种安定和谐与爱国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。(2015年5月30日)
|